当前位置: 首页 >> 调研视察

调研视察报告

关于加快主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视察报告

2018/3/20 17:35:42  点击:8358
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主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在前期赴苏锡通甬等地考察学习、邀请市文广新局负责同志作专题辅导报告的基础上,11月1日,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有关专家,在王斌主席带领下,对“加快主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行了专题视察。视察组实地察看了市图书馆、东港区文化中心、日照街道昭阳社区、秦楼街道综合文化站、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路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卧龙山街道综合文化站,听取了市文广新局关于我市主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座谈讨论。视察组对近年来我市主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就如何加快我市主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主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作,连续多年把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积极推进农村社区管理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在全省17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及《日照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目前,我市主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呈现以下特点:
    (一)规划建设标准明确到位。在日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框架指导下,编制了主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对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行了统筹考虑。明确了市、区级文化设施配置及规模。推进居住区文化服务中心和居住小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在《日照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明确了每个居住区(3-5万人),必须配建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4000-6000平方米;居住小区(1-1.5万人)必须配建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400-600平方米。在城中村拆迁安置过程中,严格按配置标准布局居住区文化活动中心,努力打造“一刻钟社区文化服务圈。”
    (二)建成设施运转良好,公共文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市图书馆新馆今年8月通过国家一级馆初步验收,日均接待读者万余人次。市文化馆顺利通过国家一级馆评估验收,被文化部首批确定为我省唯一全国文化系统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东港区利用原党校改建了“两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馆为一级馆,图书馆为二级馆。市区建有华润万象汇、万达影城等6家高档数字影院。主城区7个街道中已有6个街道建有相对独立的综合文化站,实现免费开放。市属和驻日照高校文化体育教育设施资源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实现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全天对外开放。
    (三)市级大型文化设施规划建设正积极推进。日照市美术馆、博物馆项目完成选址工作,建筑设计方案已进行多次研究和修改深化。日照文博中心改建工作已经启动。日照科技文化中心已完成规划审批。国际会展中心、科技馆已开工建设。
    (四)管理队伍日益壮大。市文广新局建立了局领导干部联系优秀文化艺术人才的机制,积极为优秀人才成长创造条件,选派了10名优秀文化人才到社区一线面对面给社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两年来,分层次、分类别举办多场文化人才专题培训班,共培训文艺骨干近万人。今年的百场公益培训活动,学员已超过5000人次。推进公益性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每年接待人数超过400万人次。组织实施文化惠民项目“千百重点文化工程”,荣获省政府首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省文化厅第二届文化创新奖和市委、市政府机关工作创新奖等奖项。
    (五)服务品牌亮点纷呈。积极承办国家级文化艺术活动,第八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在我市成功举办,共有25个省的42支合唱团、1825名合唱队员参演,参演团队总量、参演人数均创历史之最。精心组织“喜迎党的十九大  唱响新日照”系列群众性文艺活动。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永远跟党走”大型艺术展、“颂歌献给党”大型群众歌会、热烈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大型广场文艺展演三大主题文化活动参与人员达数万人,在全市上下掀起了喜迎党的十九大的浓厚氛围。大力培育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注重培育“一社一品”,引导社区策划开展特色服务项目,推动文化服务常态化、品牌化、多样化。社区(村居)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示范项目)培育工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如林海社区的“爱之翼俱乐部”,望海社区的“多彩课堂”,城市花园社区的“周末书法课堂”,孙家村社区的“海上流动书箱”等,基本保证每月开展一次特色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今年9月,我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制度和模式创新实践项目又荣获我省第三届文化创新奖。
    二、当前主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均衡不充分。按照国家要求,主城区市、区级大型综合文化设施欠账明显。部分社区因城区土地制约、村庄拆迁等原因,尚无文化服务中心,存在空白、盲区。一些文化场所存在厅室标准不高、设置不全、文化服务设备不足等问题。
    (二)部分公共文化场所存在“重建、轻管、轻用”现象。现有的部分文化设施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利用率低,存在“有场所无活动”现象。
    (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保障水平不高。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上存在日常运转资金保障不力的问题,有的地方存在上级配套资金落实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在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服务人员配备方面,专业技术人员普遍不足,街道综合文化站长身兼数职,日常管理服务人员落实不到位,社区(村居)文化服务中心管理服务工作主要由两委成员兼顾,对文化工作投入精力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进行了专门论述,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一座城市的文化建设体现着这个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重要内容的公共文化服务对于提升广大市民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素养,意义十分重大。结合此次专题视察,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各级应站在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度,切实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群众性文化生活,以更强的责任心、更有力的措施,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二)完善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强化各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和建设标准。建议抓住当前城中村改造的有利机遇,市、区有关部门为建设“四馆”、“两馆”和分馆规划预留土地,为文化设施建设留足空间。统筹规划好社区、村居的公共文化设施。整合提升主城区老旧小区现有设施资源,增加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使用面积。新建居民小区应按照《日照市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规定》要求,及时配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三)强化改革创新,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把公共文化设施纳入城市管理范围,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模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形式。抓住招才引智政策机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和倡导志愿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保障主城区公共文化单位必要的人员编制。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项目。
    (四)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形成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建立健全主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保障的科学决策机制,明确投入、建设主体,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保障机制和科学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落实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必需的资金,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措施,积极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的作用,形成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